市场正在转变:艺术品资产化,第三次财富大洗牌
在古玩圈有句老话:“纵有家财万贯,不如钧瓷一片。”
寥寥数字,勾勒出艺术品自古以来就与财富血脉相连的状况。
可到了今时今日,我们却站在一个奇特的关口:
一边是国际艺术品市场星光璀璨,明清官窑、名家书画动辄拍出天价;
一边是国内民间收藏圈真假难辨、价值蒙尘,多少箱底宝、炕头货被嘲为“地摊货”,令人心酸。
然而,大风起于青萍之末。
当下,随着经济转型加速,财富结构重塑,一场关于艺术品资产化的革命,已悄然吹响了号角——
这是继房产财富、股权财富之后,第三次真正意义上的财富大洗牌。
圈里人都知道,民间收藏这摊水,向来浑浊。
真假混杂,鉴定乱象,多少明清官窑、宋五大名窑精品,被打入冷宫。
“汝窑六十七件半”,这种说法,外行听着神乎其神,内行人却摇头苦笑。
真真儿是固守教条,不敢直面民间流散的历史残响。
多少民藏孤品,就这么被无情埋没。
而这背后,藏着的是对中国文化自信的折扣,也是对民藏力量的漠视。
民藏不是破烂,不是笑柄,而是民族记忆、文化脊梁!
今天的局面,是挑战,也是机遇。
因为艺术品的资产化,正为民间收藏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:
不再仅仅是炕头摆设,不再是箱底尘封,而是可以流通、质押、证券化、全球化的新型资产。
一件炕头宝,摇身一变,可能就是撬动财富版图的金刚钻!
“资产化”三个字,听着生冷,实则藏着千钧之力。
简单说,就是让艺术品变成可以像房产、股票一样交易、质押、融资的金融资产。
1、艺术品质押融资:民藏通向金融世界的敲门砖
过去,咱们圈里人常叹:“手里瓷器再好,变现难!”
可今后,局面正在改写。
以高端艺术品作为质押物,通过专业评估机构确认价值,再由银行或金融平台发放贷款,
这叫做艺术品融资质押。
一来资金流动性提高,二来保留所有权,三来还能让藏品的价值不断被市场放大。
尤其是宋代官窑、明清御窑精品、元青花大件,质押潜力巨大。
只要品相硬、出身清晰、检测报告过硬,就是金融圈的“硬通货”!
2、艺术品投资基金:小资金撬动大市场
单枪匹马买进大件官窑,动辄千万,普通藏家望尘莫及。
但通过艺术品投资基金,就能低门槛参与。
专业团队精选标的,打包投资,既分散了风险,又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