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大巨头纷纷进入艺术品收藏圈,他们都在收刮民间精品!

 江南艺术财经网 西南艺术咨询网

前几天去潘家园逛,一个相熟的老板跟我吐槽:“现在好东西越来越难收了,不是被万达的人盯着,就是被阿里的团队撬走,咱们小商户只能捡点漏。”这话不假,王健林、刘强东、马云、马化腾、刘益谦这五位,这两年在艺术品市场的动作,简直像在用推土机扫货。

点击图片打开链接vv


图片



 

先看王健林,他的万达收藏部去年一年就花了47亿。有据可查的是,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上,他们以3.2亿拿下傅抱石的《茅山雄姿》,刷新了近现代书画的拍卖纪录。内部流出的清单显示,万达现在手里有1200多件登记藏品,其中清代以前的古董占38%,光官窑瓷器就有89件,总估值早就破了200亿。更厉害的是他们的线下布局,全国63家万达酒店里,每间总统套房都挂着百万级的书画,这些展示用的藏品加起来就值15亿,等于建了个移动美术馆。

 

点击图片打开链接vv


图片



刘强东的京东玩得更细,去年艺术品电商平台成交额冲到68亿,比前年涨了72%。他们搞的“一物一码”系统,给32万件艺术品上了区块链身份证,买家扫码就能看鉴定报告。最绝的是“分期购”,去年有1.2万人用这个功能买画,单笔最高分期是1200万的黄宾虹作品,光手续费京东就赚了4000多万。现在京东艺术频道的活跃用户有860万,每天上新的艺术品超过5000件,背后签约的画廊和藏家超过2000家。

点击图片打开链接vv


图片



 

马云的阿里系走的是“平台+金融”路子。旗下的拍卖平台,去年艺术品专场开了3200场,成交率67%,比行业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。他们跟民生银行合作的艺术品质押贷款,放出去19亿,坏账率只有0.3%。更猛的是蚂蚁链,已经给100万件艺术品做了存证,杭州某拍卖行用这个系统后,买家付款速度快了3倍,因为扫码就能查真伪。数据显示,阿里系平台现在占了线上艺术品交易35%的份额,等于每三笔线上交易就有一笔通过他们完成。

点击图片打开链接vv


图片



 

马化腾的腾讯看似低调,实则布局很深。他们投资的“艺术维C”平台,去年用户破了2000万,卖的都是年轻艺术家的作品,客单价不高但走量,一年卖了9.8亿。腾讯文档还开发了“藏品管理系统”,免费给藏家使用,现在有150万人在用,里面登记的藏品总估值超过800亿——等于间接掌握了民间藏家的家底。他们办的“数字艺术展”,线上观展人次累计5.2亿,看完去买艺术品的转化率有8%,这引流能力没谁了。

 

点击图片打开链接vv


图片



最后说刘益谦,这位“拍卖场收割机”去年出手41次,平均每次花掉1.2亿。最出名的是在佳士得拍下的那只北宋汝窑洗,2.94亿成交,算上佣金合到3.3亿。他的龙美术馆现在有藏品4600多件,近三年新增的1200件里,有78件是拍卖会上的“标王”。根据Artprice的报告,刘益谦收藏的当代艺术板块,过去五年年化收益率18.7%,比他在股市的收益高多了。更狠的是他的“以藏养藏”模式,去年卖掉23件藏品,回笼资金17亿,转头又买了30件更贵的。

点击图片打开链接vv


图片



 

这五位加起来,去年在艺术品市场花了多少钱?保守估计超过200亿,占整个市场交易总量的28%。直接后果就是:清代官窑瓷器均价一年涨了53%,傅抱石、李可染这些名家的作品,只要是真迹,报价低于800万根本没人理。北京某拍卖行的老板说,以前一场拍卖会有20%的东西流拍,现在被这几位盯着,流拍率降到了7%,有时候还没举牌,电话就被他们的助理打爆了。

点击图片打开链接vv


图片



 

不过对咱们普通藏家也有好处。我表哥有幅黄胄的小品,以前挂在家里没人问,上个月京东的人主动上门,给了28万收走,比他十年前买的时候翻了四倍。这些大佬把市场烘热了,咱们手里的东西也跟着值钱了,就是以后想捡漏,怕是越来越难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