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思邈(541年-682年)是唐代著名医学家、道士,被尊为“药王”,其代表作《千金要方》《千金翼方》奠定了中医妇、儿科独立学科的基础,并主持编撰世界首部国家药典《唐新本草》。
生平简介
孙思邈生于京兆华原(今陕西铜川耀州区),幼年多病立志学医,拒绝隋唐三朝征召,隐居于终南山、太白山等地行医修道。他践行“大医精诚”理念,主张医者应不分贵贱平等救治,晚年归隐药王山(原五台山),682年无疾而终,享年约141岁(一说101岁)。
主要著作
《备急千金要方》(652年):30卷,收录5300余方剂,首创妇、儿科独立分类,提出糖尿病尿甜现象及导尿术等创新疗法。
《千金翼方》(682年):补充前书,增录800余种药物,融合印度、波斯医学成果。
《唐新本草》(659年):世界首部国家药典,系统规范药物分类与炮制方法。
医学贡献
理论创新:改六经辨证为方证分类,推动脏腑辨证;强调“上医医未病”的预防理念。
临床实践:开创妇科、儿科专科体系,记载麻风病隔离疗法及保健灸(足三里)等养生技术。
医德规范:撰《大医精诚》,提出医者需“精于医术,诚于德行”,被誉为东方希波克拉底誓言。
好